【歷史鉤沉】南京大屠殺80載 她用一分鐘時間讓全世界銘記這位女傳教士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
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若把人類歷史看作一卷動態膠片的話,其中可能不少一張張“全黑”的底片。

那些是人性的罪惡被暴露的最徹底、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最值得銘記與反思的時刻。比如耶穌釘十字架時遍地黑暗、比如數百萬猶太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中被殺....

而1937年的12月13日開始的六周裡,30萬中國人被侵華日軍殘忍的殺害,罪惡如註,黑暗滔天,滅絕人性,這段駭人聽聞的反人類的歷史註定要被銘記。

80年前的這一天,古城南京淪陷,在隨後如同地獄般的六周時間裡,30萬中華同胞慘遭侵華日軍屠殺——每12秒,就有一個生命消逝。
80年後的今天,我們即使隔絕歲月回望仍能感受那段黑暗歷史的凝重和滄桑。
而黑暗之中,那麼那些人道主義的行為煥發者不朽的光輝和溫暖,這些人的名字也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樣愈發閃亮。

“忘記歷史就是背叛,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應該帝寶產後護理之家|台中產後月子中心價格告訴全世界。”90後的在美留學的南京女孩駱翼雲是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後代。

她的夢想如願實現,這個短片今年11月22日入圍國際艾美獎青年創意組評獎,最終在兩百多部入圍短片中突圍,前不久獲得“女性和平使者”單元最高獎。恰逢12.13第四個南京大屠殺國傢公祭日,在中國的各種媒體上也引起刷屏。

短片的名字頗有意味,叫做《金陵止戈人》,英文是The Peacemaker From Nanking,意為“從南京而來的和平使者”。

60秒,既要講清楚一個小故事、又要讓不同背景的中外觀眾代入進去,還要揭開拍攝此片的初衷。
想一想,都感到不容易。
然而,駱翼雲做到瞭。

故事講述瞭一個中國的女孩想去伊拉克做志願者,這樣的動力來源於她的外婆——一位曾經在南京大屠殺中被明妮·魏特琳所救的普通的中國老百姓。飲水思源,她也願意今天繼續這樣的腳步去到世界那些危險的地區,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名和平使者。

駱翼雲說,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對於絕大部分國外觀眾來說還是一片空白,她希望用有趣而有教育意義的短片讓更多觀眾開始瞭解這段歷史。而且出現具體的人,並且從當下的故事入手,更容易代入,尤其青年人更喜歡這種敘事方式。

而在短片最後,出現的是:“紀念在二戰中解救上萬南京人的明妮·魏特琳”。

為何讓“華小姐”明妮·魏特琳成為全片點睛之筆?

駱翼雲說,當她看到國際艾美獎青年創意組評獎的主題“女性和平使者”,“一下子就想起小時候常聽外婆提到,救瞭很多南京人的‘華小姐’(魏特琳)。在我心目中,拍攝一部與魏特琳相關的短片,與主題是最合適的...魏特琳是南京人心中,真正的‘女性和平使者’。”

她自言,從小在南京長大的她,精神上也受到“華小姐”故事的感染。所以,短片也采用瞭一種類似類比手法,比如片中的中國女生年齡設定在20出頭,要去伊拉克做志願者。而魏特琳也是20多歲在美國讀書時來到中國做志願者,透過這樣的隱喻,讓人感到這樣的精神在延續。

那麼,她希望讓全世界都知道的這位“華小姐”是誰呢?

“華小姐”,是指很多老一輩南京人心目中的救命恩人魏特琳。
一個手無寸鐵的女子,在南京大屠殺中保護瞭上萬民難民。中國難民稱她為活菩薩,美國人叫她救人性命的英雄,南京人稱她為“南京的守護神”。

魏特琳,1886年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西科爾小鎮,因傢境並不寬裕,她很小就給鐵匠的父親做幫手,因為貧窮12歲時她還曾被送到鄰居傢生活,甚至有過子冬天最冷的幾個月放牛的經歷。為瞭掙學費,她也在學生時代打過各種零工。這些經歷都讓她從小養成瞭吃苦耐勞、勤奮勇敢的個性。

魏特琳傳記中的資料圖片。
帝寶產後護理之家|台中產後月子中心價格
1912年,在伊利諾伊州立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的魏特琳加入瞭海外基督教傳教士聯合會,被派往中國。初到中國,她花瞭兩年時間刻苦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並且根據自己的姓Vautrin按照諧音起名“華群”,不少中國人對她的“華小姐”由此而來。

魏特琳對推動中國的女子教育功不可沒。可以說,她對中國這個陌生國度的女人們有一種仿佛天生的使命感。她來中國最開始是在安徽,看到女子大多不識字,尤其完全不能認同和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女子“無才便是德”,便立志推動中國女子教育,排除萬難創辦瞭合肥三青女子中學。

1919年魏特琳應南京金陵女子大學(1930年以後改名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聘,任教育學系主任兼教導主任,一直在這裡工作到1940年5月,曾兩度代理金陵女子大學院長。她掌管校務期間,修建新校園,增設教育行政管理課程,培養女中的教師和行政管理人才,鼓勵女學生擔任教師,在中國首開學生教學實習制度。魏特琳認為,這些都是推廣中國女子教育的基礎。

同時,魏特琳古道熱腸,尤其對服務窮苦人有天生的責任感。她不僅透過募捐在學校附近買地蓋教室專門招收附近的貧困孩子,而且積極鼓勵學生走出象牙塔獻身社會,為窮苦四鄰服務,比如為附近的婦女開課講授衛生知識,每周兩次為校園四周的貧民看病等。

魏特琳在金女大(中)期間。

“我不能在這個時候拋棄中國”

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工作的20多個年頭裡,她最閃光的時刻就是在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期間,即使面對多次的威帝寶產後護理之家|台中頂級月子中心脅和警告仍然毅然選擇留守,把“東方最美校園”變為收容婦孺的難民所,收留和保護瞭一萬名以上的婦女兒童。

1937年11月下旬,已經攻占上海的日軍開始分兵三路包抄南京。當時一些在南京的外國教授商議如果南京危急,仿效上海在南京建立難民安全區。時任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教務長的魏特琳主動提出一個方案:將金女大作為難民安全中心。

12月1日,留守這裡的的僅剩下魏特琳和十幾名中國員工。這之前,南京已遭遇瞭長達4個月的瘋狂大轟炸,南京已經是滿目瘡痍。也是在這一天,美國大使館最後一次召集所有還滯留在南京的美國公民發出警告說:“再不撤離,以後我們將無法保證你們的生命安全。”魏特琳的回答是:我不能在這個時候拋開中國!她在大使館出示的“無論如何也不離寧”的文件證書上簽上瞭自己的姓名……事實上,這已經是她第四次鄭重拒絕美國大使館要她離開南京的請求。

魏特琳在她的日記中寫道:“我認為我不能離開……就像在危險之中,男人們不應棄船而去,女人也不應丟棄她們的孩子一樣!”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魏特琳第一次目睹瞭日軍令人發指的暴行,感到震驚與憤怒。12月16日她在日記中寫道:“今晚一輛載有8———10名女子的車子從我們這兒經過。當車子開過時,她們高喊‘救命,救命’。街上和山下不時傳來的槍聲,使我意識到又有一些人遭受悲慘的槍殺命運,而且很可能他們不是士兵。”

從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開始。許多日兵進入民宅搜查,見到女人或是就地強奸,或是拉回部隊配給士兵輪奸。大多數被害女性都在事後當場被殺死。魏特琳在日記中寫倒:“今天,世上所有的罪行都可以在這座城市裡找到!”

作為專門收容婦女兒童的難民所,有大批女難民湧入金女大。“(12月17日)又有許多疲憊不堪、神情驚恐的婦女來瞭,說她們過瞭一個恐怖之夜。日本兵不斷地光顧她們的傢……丈夫們被迫離開臥室,懷孕的妻子被刺刀剖腹。”雖然學校是中立區,並且擁有日本大使館官員寫的不許日本兵進入的手令,但日本兵根本不當回事,來到這裡想發泄他們的獸欲。每當這時,金發碧眼的魏特琳出現並大聲叱喝,這些瘋瞭的日本兵才會有所收斂,但有時也用武器威脅她,甚至動手打她。當時被魏特琳藏在這裡的中國守軍營長郭歧在他的《陷都血淚錄》中寫說:“日本獸兵如果來瞭,要進去的話,她(魏特琳)即不顧一切地抵抗不準進去,說理不成,有時動武,同獸兵搏鬥。聽說一次被日本獸兵打瞭幾個耳光,人人為她擔心,然而她始終如一地奮鬥到底。”

本來魏特琳估計將有2700多名難民來避難,但由於日軍瘋狂地強奸、屠殺,驚恐萬分的女人和孩子們紛紛湧入,最多時在一天裡面超過1萬人,她們大多一無所有,魏特琳要向這些難民提供吃住,並且要盡力承擔他們的安全。她還一直想方設法改善難民的生存環境,比如請外國醫生為難民看病、打預防針,為兒童弄來奶粉和魚肝油,為女難民開辦學校,補習文化知識……難民們叫她“活菩薩”、“觀音菩薩”。

在那些孤立無援、極度恐懼的中國人眼裡,魏特琳就是希望的化身。

魏特琳留給世人最寶貴的財產還有她的《魏特琳日記》。這些都成為珍貴的史料。從1937年8月12日到1940年4月,魏特琳幾乎每天以日記的方式記述在南京生活的所見所聞,這些都成為珍貴的史料,也成為南京大屠殺不可磨滅的記錄。

臨終遺言:我有兩個生命的話,仍願為華人服務

即便是在大屠殺最黑暗的日子裡,魏特琳也沒有流露過一絲放棄或絕望的情緒。但目睹和耳聞的那些殘酷和苦難,卻在以後的日子裡不斷激蕩、發酵,漸漸壓垮瞭她的神經。她患上瞭嚴重的憂鬱癥。

1940年5月14日,在多方的勸說下,魏特琳離開南京回美國治病。然而,令人傷感的是,雖然魏特琳努力恢復,到那時日軍在南京城中的暴行使魏特琳精神受到嚴重創傷,精神走向崩潰。
1940年10月20日魏特琳寫信告訴她的朋友說,“不管我多麼努力不再去想別的事,但是,我的精神似乎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崩潰。”
1941年5月14日,也就是她離開中國一周年的日子,這位一向堅強倔強的女性卻選擇瞭打開廚房的煤氣,結束自己的生命,當時才55歲。
魏特琳死後,朋友們在她的枕邊發現的唯一遺物,是一張沾滿淚水的金女院避難孤兒的照片。
她臨終前說:“我有兩個生命的話,仍願為華人服務。”

魏特琳去世後,墓碑上雕刻金陵女大平面圖,並用中國隸書加刻 “金陵永生”四個字。其雕像至今仍矗立南京師范大學校園內。


版權聲明

凡本網來源標註是“基督時報”的文章權歸基督時報所有。未經基督時報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公共網站、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或引用本網圖文。歡迎個體讀者轉載或分享於您個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體,但請務必清楚標明出處、作者與鏈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公共平臺如需轉載引用,請通過電子郵件(jidushibao@gmail.com)、電話(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聯絡我們,得到授權方可轉載或做其他使用。
arrow
arrow

    d2h93qfq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